产品中心

智能锁成“看家神器” 但也可能侵犯他人隐私

时间: 2024-07-25 08:02:15 |   作者: 产品中心

  如今,智能锁因使用便捷、智能,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看家神器”,但由此引发的纠纷也慢慢变得多。这些安装在家门口的可视设备真的能“想看就看”吗?

  除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这些常规的开门方式,识别访客信息、推送门前异动、逗留徘徊报警,自动拍照、远程可视通话……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智能锁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样的“看家神器”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一个人在西安租房住,为了安全,就花了3000多元装了一个智能锁。父母岁数大了,在老家,我给他们也装了。我爸妈有空就在App上帮我‘看家’,我也能实时明白他们在老家的情况。”市民小刘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安装智能锁的住户,大家认为,使用这样的高科技设备一种原因是方便,出门不用再带钥匙,另一方面就是大家最为看重的安全。“现在外卖、快递送上门的比较多,家里有老人有孩子,装个监控设备就多一分安全,也是对不法分子的一种威慑。”市民高女士说。

  在城东一家家居市场的智能锁销售店铺内,商家向记者坦言,智能锁市场这几年竞争很激烈。现在大多数智能锁会内置门铃,而自动抓拍功能几乎成了标配。此外,还有警报功能。还有的可视智能锁能够与手机App相关联,实现远程通话、语音对讲、电子抓拍等功能,可以24小时查看门锁监控下的画面。对可疑人员的逗留,用户可通过智能锁进行拍照或录像将信息留存。目前市面上售价在2000元以上的智能锁,大多数都集可视猫眼、视频监控、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功能于一体。

  另一方面,方便安全的智能锁也造成了一些困扰。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有不少网上的朋友表示:“感觉自己背后有一双眼睛。”也有网友直言,自家对门的邻居换了一个自带监控设施的密码锁,摄像头就正对着他家门口。自己何时出门,何时回家都会被邻居家的智能锁拍下来,感觉行踪被别人监控了。

  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国内已然浮现了多起因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引发的纠纷,并已发生了多起诉讼案例——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例,张某在自家门口安装智能监控门锁,由于距离较近,监控能拍到对面邻居赵某家人员进出情况。多次协商未果后,赵某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张某安装可视门锁的行为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侵犯了赵某的隐私,对其生活造成了负担,判决张某限期拆除监控可视门锁。

  2023年3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也公布了一起类似案例,同样判决要求安装门铃的被告限期拆除。青浦法院认为,即便被告没有窥探的故意,其安装行为本身也将导致原告失去对隐私的控制,侵害原告的隐私权。

  从记者查询的情况看,国内各地发生的案例,无论是调解还是诉讼,法院均认为安装智能监控门铃门锁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侵犯到邻居的隐私权,最终的调解和判决结果均支持原告要求拆除的诉求。

  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居民小区里安装智能锁绝大多数都是自行安装无需向任何部门报备。在购买时,商家也只会将其产品的强大功能作为卖点,并不会提示客户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大部分物业公司表示,安装智能锁是业主的权利,物业公司无权干涉。

  那么,智能锁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造成邻里之间的纠纷?对此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小东表示,如果智能锁可能拍摄到邻居家门口或者邻居家里,不论使用人是否有主观窥探目的、是否将这些拍摄到的照片或视频用作其他用途,都不能成为辩解理由,都属于侵犯权利的行为,所以安装和使用智能锁要掌握好个人安全和他人隐私的界限。具有摄录功能的智能锁的安装和使用,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他提醒,消费者应注意智能家居的使用边界。在安装可视门铃和带有监控功能的智能锁时,应尽到妥善的注意义务,最好能事前与邻居协商,获得可视范围邻居的允许,或者调整设备角度以避免摄录邻居家门口的活动区域等后再行使用。 首席记者 龚伟芳

鼎博app官网

联系我们

联系人:樊经理

手机:13916164689

电话:021-39192068

邮箱:1261189489@qq.com

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松蒸公路1518号S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