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8-24 11:46:53 | 作者: 产品中心
智能锁持续走红。据市场研究机构奥维云网(AVC)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锁市场销量为458万套,同比增长31.4%,销售额为71亿元,同比增长35.5%。然而,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智能锁国家监督抽查显示,检验的123批次智能门锁产品中,发现4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4.1%,较上次抽查上升22.4%。
一面是产品慢慢的被消费者接受,一面却是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引发消费者苦恼,眼下正是秋天,装修季随之到来,专+帮团队陆续收到用户针对智能锁的咨询,为此,本期专+帮特别邀请来自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研CVC威凯、万科采筑平台的权威专家,为用户解答疑问。
谈及智能锁,不少消费者往往想起该产品的智能识别功能。目前,智能锁的识别技术包括卡片、指纹、人脸、声纹、虹膜等。
有智能锁的用户向专+帮团队表示,自己的智能门锁指纹识别多次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比如在冬天或者未成年、老年人识别开锁的时候。
对于用户这样的困扰,CVC威凯智能安防产品线负责人廖亮对专+帮团队解析,指纹识别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一些瓶颈,像6-8岁的小孩,其指纹还没成形,所以是无法用指纹识别的,再如老年人群体,指纹识别的成功率也较低,还有就是在冬季,指纹识别也经常会出现识别失败的情况。
从廖亮的解析可以得知,不少用户反映的指纹识别问题,是识别技术本身固有的限制。于是,有的用户尝试用人脸识别智能锁,以期解决识别问题,然而,人脸识别也并非识别无忧。
“像在夏天,如果开锁环境有比较强烈的阳光照射,那人脸识别也会失败。另外,就是在黑暗环境里,人脸识别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廖亮表示。
目前,一个智能锁,通常有好几种识别解锁方式,从以上问题来看,在实际中,用户不可太依赖指纹、人脸识别,还应该做好钥匙、卡片开锁的两手准备。
知名品牌的智能锁使用了不到一年,门锁把手就已然浮现了掉漆的情况,家住广州天河的陈先生,就遇到这一种的问题。
“这个现在并不罕见,不少智能锁,在使用两三年后,锁还可以用,但是扶手的漆已经掉光了。”廖亮说。
“这是因为目前在智能锁领域,机械制造板块的支撑和保障仍相对滞后,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用五金分技术委员会(SAC/TC174/SC1)副主任委员张宝强坦言,“其实智能锁是一种新兴的消费品,产品比传统门锁体积大、设计多,锁的两面处于双天气特征情况中,比如在夏天,外面很热,里面开空调却很冷,这对于产品的烤漆等机械制造支持提出更高要求,这就好像汽车这种工业品一样,但是目前智能锁产品的供应链,在这一环节上仍较薄弱,所以消费者会遭遇这样尴尬的问题。
那么,消费者遇到这一种的问题该怎么样对付呢?廖亮表示,如果是在保修期内,消费者应该尽早向厂商反馈此问题,如果已超越保修期,现阶段就只有自己寻找美化扶手的装饰品。
“目前,智能锁产业链上,品牌、厂商数量众多,该行业还是属于粗放发展的阶段。”张宝强介绍。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要如何选购一把好锁呢?珠海采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质量管理负责人耿博向南方+记者表示,选一把好锁,实际上并不容易,消费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量一把电子锁。
“一是要看检测报告,二是选择主流品牌,三是通过正规渠道,四是注意看保修期等售后服务承诺。”耿博解析,“另外,如果有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认证证书,消费者也可作为参考。”
据了解,由万科采筑平台联合CVC威凯等权威机构、房地产企业、智能家居生态品牌、电子锁上下游企业及相关行业组织联合编制的《2022电子锁质量白皮书》正在编撰之中,即将于明年推出。《白皮书》将全面、系统梳理电子锁行业标准、规范,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科学引导,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